常見的紅糟或紅糟料理,大致可分成兩派「客家紅糟」以及「福州紅糟」。在桃竹苗一帶的古早傳統客家社會中,每到冬季之時,家家戶戶皆會自製紅糟,以備料理之用,紅糟的製作通常是一年一次,而且選擇在冬季製作。主要的原因是氣候的考量,因為夏天時候氣溫較高,紅糟的發酵速度較快、較不易控制,若一個不小心就會酸掉,非常可惜。其次則因為紅糟屬於溫補,對於喜愛冬令進補的台灣人而言,更是極滋養的補品。
第三個原因是因為過去的年代,物資較為缺乏,一般的老百姓通常都要等到過年之際,才有大魚大肉可享用,而生性節儉的客家人,因為捨不得將肉品一次吃完,所以將雞、鴨、豬肉等燙熟後,用紅糟醃起來慢慢品嚐,因此客家人用紅糟醃肉,主要是為了延長肉品的食用期限。除此之外,因為紅糟本身的色澤鮮紅艷麗,感覺上非常討喜,且具吉祥之意,所以紅糟料理常成為客家人的年菜佳餚。
至於福州紅糟則呈現了較多的烹調變化和手法,也因如此,福州菜中光是靠紅糟一味,即能衍生出諸如「扛糟」、「爆糟」、「燴糟」、「炸糟」、「煎糟」、「醉糟」等十幾種作法,再加上福州菜的取材極廣,舉凡山珍海味皆一網打盡,所以廚師們更喜於利用紅糟的特性,以達去腥防腐之效,並同時保留食物的本味及鮮美。
在外表上,紅糟除了具有其它食物所無法匹敵的天然鮮艷色澤外,濃醇馥郁卻又略顯甜味的氣息,更是它誘人的內涵,其中最讓人稱羨的是,紅糟中所含的紅麴菌,對於現代人的諸多文明病症,皆擁有具體的助益。綜合上述原因,紅糟可謂色香味俱全,且兼顧健康與養生,因此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、接近這個老祖宗賜給我們的珍貴美食吧!
|